如何陪孩子讀書?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3 月 9 日
當我第一次陪孩子讀書時,坦白說,我真的有點手足無措。那時候我心裡想,「讀書不就是翻開書本開始念嗎?」但很快我就發現,孩子的世界和我們大人的思維完全不一樣。他們需要引導、需要趣味,更重要的是,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,而不是單純完成一個任務。
後來,隨著一次次的嘗試和失敗,我慢慢摸索出一些方法,不僅讓孩子愛上讀書,也讓我自己重新找回與孩子相處的樂趣。
其實,陪孩子讀書不必拘泥於形式,重點是如何讓孩子從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,同時加深親子間的連結。今天,我會分享一些我的真實經驗,細細聊聊「如何陪孩子讀書」,希望對每一個在摸索路上的家長有所幫助!

陪孩子讀書的過程可以說既有挑戰又充滿樂趣,尤其是當你試著找到適合的方式來啟發他們的興趣。一個關鍵的技巧是選擇與孩子年齡相符的讀本,這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,並且不會感到枯燥或過於困難。對於年幼的孩子,尋找含有生動圖畫、重複句型的書籍,例如動物角色或日常生活情節的故事,比較容易引發他們的共鳴。舉個例子,《Brown Bear, Brown Bear, What Do You See?》就是一個經典的好選擇,它透過簡單的句型和鮮明顏色吸引小讀者。而稍大一些的孩子,像小學階段,可以考慮冒險故事或有趣的科普類讀物,讓他們學到新知識的同時,也享受想像世界的樂趣。
在和孩子一起閱讀時,輕鬆的氛圍很重要。試著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,比如安排在孩子最放鬆的時間段,或者選擇他們喜歡的角落。你也可以透過改變聲調來模仿角色的聲音,這不僅可以增加互動性,還能讓故事更生動有趣。比如,讀到狐狸時,用一個滑稽、略帶狡猾的聲音說台詞,孩子一定會大笑。記得不要讓閱讀變成一個必須完成的‘任務’,放輕鬆,讓孩子感覺這是一場有趣的探索旅程。
故事中的角色是語言學習的最佳助手!你可以利用故事中的人物,邊讀邊提問。例如,讀到《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》時,可以問孩子:「毛毛蟲今天吃了什麼?」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回答,進一步練習語言表達。如果是較複雜的故事,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扮演角色,模仿故事情節——孩子可能會比你想像中更創意十足。這種方式不僅幫助語言學習,還加深了他們對故事的理解。
想真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,就得觀察他們的喜好和潛能所在。試著問一問他們平常喜歡什麼,比如動物、汽車、太空探險,然後選擇相應主題的書籍。如果孩子對海洋動物感興趣,不妨準備一些《國家地理兒童版》或其他相關的繪本,既豐富他們的知識,也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。用閱讀滿足興趣,自然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。
最後,和孩子討論故事內容是一個非常棒的活動。不僅僅停留在故事情節上,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角色的感受和行為。比如,讀了一本講友情的書後,可以問:「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安慰你的朋友?」這不僅能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,也讓閱讀的意義更加深刻。
為什麼我應該陪孩子讀書?
其實,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掙扎過。孩子的學習本來就是他們自己的事,對吧?但是後來,我發現當我花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時,不僅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緊密,還能根據他的興趣調整學習方式。
陪讀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閱讀習慣,尤其對小孩子來說,他們會下意識模仿大人的行為。如果我們每天陪他們讀幾頁書,他們很快就會覺得閱讀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。
我應該選什麼樣的書陪孩子讀?
這可是個有趣又困難的問題!太難的書會讓孩子失去興趣,但太簡單又可能無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。我的一個小秘訣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挑選書籍,比如小男孩可能會特別著迷恐龍或太空趨勢,而小女孩可能傾向公主故事或動物繪本。
像《大紅狗克利福德》和《青蛙和蟾蜍》這些簡單有趣又有寓意的故事就很適合初學閱讀的孩子。別忘了也要觀察孩子的反應,如果他不太買帳,試試其他類型的書,千萬別覺得麻煩,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。
每天應該花多少時間陪孩子讀書?
其實,這個答案沒有固定的標準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「質量」而不是「時間」。我通常建議從每天15分鐘開始,太長的時間可能對孩子的耐心是個挑戰,尤其是低齡的孩子。
慢慢延長到每天30分鐘甚至1小時都可以,但要根據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接受能力來調整。有時候互動多一點,比如聲音語調誇張一點,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說話,讓整個讀書時間變得更有趣,效果會更好!
如果孩子非常抗拒讀書,我該怎麼辦?
我可深有體會,有段時間我的孩子一看書就皺眉,想各種辦法逃避!這種情況下,千萬不要強迫,因為越勉強越挫敗他們的興趣。
我的做法是把「讀書」變得遊戲化,比如給故事中的角色配音、用孩子最喜歡的小玩具來演繹故事場景,甚至有時我們交換角色,讓他「讀」給我聽。讓讀書變得不那麼正規,而像是在玩樂一樣,孩子的態度會輕鬆很多。
陪讀時是不是一定要翻譯每一個英文字?
這個問題當初也困擾我很久!短答案是:不需要!當然,如果孩子問某個單詞是什麼意思,可以簡單解釋,或者結合上下文和圖片讓他猜測。
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整個故事的意境,而不是一字一句都搞懂。如果他過於依賴翻譯,反倒會妨礙他的語感培養呢。所以別擔心太多,讓孩子自然去吸收,讀多了以後,他自己也會發現比對語言的能力。
我應該什麼時候介入指導孩子發音或理解?
這要看情況!如果是孩子的興趣閱讀,我通常不會過多干涉。但如果他開始對某個單詞的發音感興趣或想弄清楚句子的意思,那我一定會抓住機會補充點細節。
然而我還是盡量避免「上課式」的嚴肅教導,因為我希望閱讀能讓他放鬆而不是增加壓力。通常,我會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,例如:「你覺得這個角色為什麼這麼生氣?」或者「這句子聽起來怎麼樣?」慢慢地,他不知不覺中就抓住了理解的重點。
總結
陪孩子讀書其實是一段特別的親子時光,不只是幫助孩子學習,更是你們感情加深的機會!記得不用把自己當成「老師」,而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,陪他們一起探索書中的世界,找到學習的樂趣。
最後,每個孩子學習方式都不同,試試看前面分享的方法,找到最適合你們的閱讀節奏吧!這條旅程也許會有小挫折,但相信我,當看到他們一點點進步時,你會由衷感到驕傲的!加油!